4月份汽車產銷承受重壓。
5月10日,據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以下簡稱“乘聯會”)數據,4月份中國乘用車市場零售銷量104.2萬輛,同比下降35.5%,環比下降34.0%,4月零售同比與環比增速均處于當月歷史最低值。在生產方面,4月乘用車生產96.9萬輛,同比下降41.1%,環比下降46.8%,壓力巨大。
乘聯會分析指出,供應鏈問題加之物流效率降低和運輸時長不可控,導致生產不暢問題突出。4月上海地區五家主力車企生產環比3月下降75%,長春地區合資主力車企生產下降54%,其他地區總體下降38%,上海地區零部件體系的全國輻射效應凸顯。
在新能源車方面,4月新能源車零售滲透率27.1%,但原本火熱的新能源車市也受到不小影響。
數據顯示,4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28.2萬輛,同比增長78.4%,環比降幅達36.5%,異于歷年4月走勢。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指出,此前預期4月銷量為45萬輛,但由于疫情直接影響和衍生影響,帶來了17萬輛的損失。
從車企來看,4月新能源乘用車廠商批發銷量突破萬輛的企業從此前的近10家跌至4家,其中比亞迪10.55萬輛、上汽通用五菱3萬輛、奇瑞汽車1.56萬輛,廣汽埃安1.02萬輛。
值得注意的是,4月特斯拉中國生產1.08萬輛,批發銷量僅1512輛。崔東樹指出,特斯拉銷量驟降也導致了本月純電車型增速不及混動車型。
新勢力車企和合資企業也承受了較大壓力。
乘聯會表示,4月份小鵬、理想、蔚來的環比降幅較大;主流合資品牌中,南北大眾全面感受到了長春與上海的艱難,新能源車批發6307輛,占據主流合資車企47%份額。
此外,崔東樹表示,新能源車市場方面,尚未受到漲價的影響,漲價前訂單表現火爆,訂單充足。但4月新能源車供不應求加劇導致未交付訂單拖期嚴重,他預估,目前未交付新能源車訂單在60萬-80萬輛之間。
乘聯會特別指出,要強化上海在供應鏈中的核心地位。
乘聯會表示,上海是全國汽車制造體系的產業鏈樞紐,這是上海汽車工業幾十年來培育的整車和零部件體系良好布局的結果。未來應要繼續強化上海的汽車產業鏈核心地位。嚴峻的內外環境下,需要確保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建立,強化上海為樞紐的中國汽車制造體系優勢,并有效證明我們的國際化保障能力。
崔東樹認為,不會出現大量上海相關產業鏈向東南亞轉移的情況,東南亞缺乏完善的電動化汽車產業鏈,而原本的燃油車產業鏈已經比較飽和。
他指出,要在未來確保產業鏈的韌性,各大車企必須加強供應鏈跟蹤管理放棄“整車為王”的態度,形成產業鏈的協同共享的體系,進行內部資源協調分配。
此外,崔東樹表示,由于目前車市發展還有較大不確定性,出于謹慎考慮,乘聯會還未對全年汽車600萬輛的預期銷量做出調整。
文章來源:澎湃新聞